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固定氧化亚铁硫杆菌来提高硫酸亚铁的生物氧化速率是实现生物脱硫工业化的关键,固定化菌体与游离菌体相比,具有活细胞密度高、细胞酶活力稳定性强等优点,试验以聚氨酯海绵作为固定化菌体的载体,利用三价铁盐吸收与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物氧化联合作用对硫化氢进行脱除试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菌体的Fe2平均氧化速率得到显著提高,最大可达到0.348 g·L-1·h-1,是游离菌体Fe2平均氧化速率的1.9倍;在实验最优条件下,反应器对进气中H2S浓度分别为2.28、9.11 mg/L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和91%,脱除效果显著.
推荐文章
硫化氢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硫化氢脱除
吸收
氧化
分解
高效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研究
稠油
原油硫化氢脱除剂
配方
无水、无金属离子硫化氢脱除剂研究
塔里木油田
硫化氢
脱除剂
配方优化
酸性气体中硫化氢的微生物脱除方法
酸性气体
气体脱硫
微生物
细菌脱硫
机理
工艺
对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生物间接氧化法脱除硫化氢的研究
来源期刊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间接氧化法 硫化氢去除 生物脱硫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4
页数 5页 分类号 X172
字数 36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95X.2013.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宗瑜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22 60 4.0 7.0
2 吴莉莉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3 4 1.0 2.0
3 秦松岩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19 49 5.0 6.0
4 薛琳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亚铁硫杆菌
生物间接氧化法
硫化氢去除
生物脱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3-095X
12-1374/N
大16开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1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0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