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整体应变率比值法与局部应变率比值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最佳临界点,并比较2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78例患者共88个乳腺病灶分别行整体应变率比值与局部应变率比值测量,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获得2种方法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并比较其诊断价值. 结果 构建ROC曲线后,整体应变率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确定的最佳诊断界点为3.03,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1.6%、86.3%、86.5%、86.1%;局部应变率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确定的最佳诊断界点为30.89,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92.1%、93.2%、94.0%、92.1%,局部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高于整体应变率比值(P<0.05). 结论 整体应变率比值法和局部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后者优于前者.
推荐文章
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弹性成像技术
弹性应变率比值
乳腺肿瘤
诊断,鉴别
质控下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
弹性成像技术
应变率比值
质控
乳腺结节
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乳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诊断,鉴别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校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方法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5-298
页数 分类号 R737.3|R44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建华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51 356 8.0 16.0
2 王兴田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75 457 11.0 17.0
3 钟志方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4 45 3.0 4.0
4 魏梅梅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2 12 2.0 2.0
5 徐杜娟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2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24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校医
月刊
1001-7062
32-1199/R
大16开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东路169号
28-163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25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73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