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模板合成以及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壳(GNR@SiO2)纳米复合粒子,探讨了这种新型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光谱性质、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对反应时间的调控,获得的纳米复合粒子的二氧化硅壳层厚度可以控制在20~30 nm。由于二氧化硅壳层的存在,大大提高了金纳米棒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金纳米棒的细胞毒性;此外,由于二氧化硅壳层具有良好的化学修饰作用,因此可以将荧光探针分子标记在二氧化硅壳层表面,修饰后的纳米复合粒子可以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从而实现细胞内的光学成像。因此,该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以及光热治疗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纳米二氧化硅复合绝热材料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绝热材料
功能性添加材料
棒状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制备和镀膜研究
纳米二氧化硅
棒状
二氧化硅水溶胶
制备
镀膜
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尺寸可控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研究
反相微乳液
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尺寸可控
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研究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
改性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纳米棒核/二氧化硅壳纳米复合结构的可控制备及细胞成像
来源期刊 中国光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细胞毒性 细胞成像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 光学功能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3-749
页数 7页 分类号 O482.3|TB383
字数 278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88/CO.20130605.07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晶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药理系 88 501 12.0 18.0
2 周颖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12 41 2.0 6.0
3 邵丹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药理系 19 48 5.0 6.0
4 王珺楠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24 108 5.0 9.0
5 孙允陆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6 18 3.0 4.0
6 董文飞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5 22 3.0 4.0
7 王英帅 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金纳米棒
二氧化硅
核壳结构
细胞毒性
细胞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光学
双月刊
2095-1531
22-1400/O4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12-140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6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