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评估磷肥的施用后效,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四川小麦/玉米/大豆周年间套作体系中小麦施磷对后作大豆产量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5个磷(P2O5)处理(0、45、90、135、180 kg/hm2)后,大豆播前土壤有效磷分别为19、22、51、57、62 mg/kg(记为SP0、SP1、SP2、SP3、SP4),大豆籽粒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SP1的籽粒产量最高(1797 kg/hm2),较SP0增加11.6%,而SP2~SP4的大豆产量只比SP0增加了4.3%~4.7%,Sp1~Sp4间无显著差异;大豆茎产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SP1、SP2、SP3、SP4比SP0分别增加10.4%、22.4%、28.5%、31.5%.随着土壤有效磷的增加,大豆总荚数和饱荚数有随之增大的趋势,总荚数在SP4处理最大,比SP0增加11.1%,饱荚数在SP1最大,比SP0增加13.9%,而瘪荚数是先显著减少后又逐渐增大(SP1最小为8.8荚/株,SP4最大为13.4荚/株),饱瘪比是先显著增大后又逐渐减少(SP1最大为8.50,SP0最小为5.06).大豆籽粒、茎的氮、磷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都在SP2时达最大(籽粒氮、磷含量7.7t8%、0.764%;茎氮、磷含量0.659%、0.065%),而钾含量随土壤有效磷的增加而增加.大豆茎生物量,磷、钾养分含量和氮、磷、钾养分积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P2、SP3、SP43个处理大豆吸磷量分别是SP0的1.7、1.6、1.7倍,而其生物量仅为SP0的1.2、1.3、1.3倍.综上,适宜的土壤磷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土壤磷过高反而可能造成大豆植株的徒长而影响结荚和鼓粒,在小麦/玉米/大豆体系中后作大豆可不施或少施磷,充分利用前作小麦施用的磷肥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小麦施磷后效对大豆产量、营养状况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套作大豆 产量 养分含量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1-339
页数 9页 分类号 S344.2|S512.1.01
字数 66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4/zwyf.2013.02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新平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25 3994 34.0 61.0
2 刘静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9 275 8.0 15.0
3 陈远学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53 615 14.0 21.0
4 陈晓辉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81 3.0 4.0
5 唐义琴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105 4.0 4.0
6 徐开未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9 432 11.0 18.0
7 周涛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10 146 6.0 10.0
8 黄蔚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 140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7)
共引文献  (371)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45)
二级引证文献  (10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6(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20(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套作大豆
产量
养分含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月刊
1008-505X
11-3996/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82-169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4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355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