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广东实验室沙门菌分子分型主动监测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数据的分析,核实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并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涉事单位的食品和鸸鹋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结果 主动监测系统发现,广州市海珠区发生了一起由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病5例,可疑食物载体为未煮熟的鸸鹋肉制食品.结论 这是广东省内首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建立的主动监测系统发现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应重视新型监测技术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目前政府部门应对暴发的协调机制的考验.
推荐文章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应用于沙门菌鉴定的方法研究
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国标方法
上海市动物源食品中山夫登堡沙门菌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
山夫登堡沙门菌
动物源食品
最小抑菌浓度
抗菌素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及应用
脉冲电泳
低熔点琼脂糖
分子分型
细胞凋亡
转基因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鉴定与同源性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
病原鉴定
脉冲场凝胶电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主动监测发现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感染暴发调查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主动监测 脉冲场凝胶电泳 鸸鹋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6
页数 分类号 R155.5|R4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小玲 59 426 13.0 18.0
2 柯碧霞 53 276 10.0 13.0
3 黄琼 67 569 13.0 20.0
4 梁骏华 19 132 7.0 11.0
5 卢玲玲 14 76 5.0 8.0
6 黄熙 4 4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主动监测
脉冲场凝胶电泳
鸸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双月刊
1004-8456
11-3156/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37号2号楼501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2
总下载数(次)
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