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以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双环试验和室内理化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入渗能力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均表现为下层低于上层,最大值是最小值的近3倍;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入渗能力差异较大,其中A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蒙古栎林>杂木林,B层初渗率排列顺序为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农地>杂木林>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蒙古栎林,A层稳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稳渗率以杂木林最大,为3.8 mm?min-1,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仅为1.1 mm?min-1,其他4种植被类型土壤稳渗率几乎无差异,A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红松人工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B层平均入渗率排列顺序为杂木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红松人工林>蒙古栎林>农地>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A层的渗透总量以红松阔叶混交林和红松人工林最大,蒙古栎林和农地相对较低,B层的渗透总量以杂木林最大,红松阔叶混交林最小;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为红松人工林>鱼鳞云杉臭冷杉林>原生红松阔叶混交林>杂木林>蒙古栎林>农地,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和渗透总量等4个指标综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表达土壤入渗能力,其主成分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90.662%;不同层次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均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土壤的稳渗率、平均入渗率、渗透总量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渗率与非毛管孔隙存在相关性,但不显著。与容重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
推荐文章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的自然稀疏
天然林
-3/2自疏法则
密度调控机制
负反馈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林木直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直径分布
动态预测
白石砬子保护区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蓄积连年生长率的研究
蓄积量
连年生长率
白石砬子保护区
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
植物学
区系多样性
数量分析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白石砬子
辽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几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入渗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入渗 土壤水文 水源涵养 主成分分析 白石砬子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0-786
页数 7页 分类号 S152.7
字数 61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红民 46 243 9.0 12.0
2 顾宇书 45 267 9.0 13.0
3 魏忠平 50 268 9.0 13.0
4 韩友志 35 252 9.0 14.0
5 吕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49 500 13.0 21.0
6 高英旭 45 230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8)
共引文献  (64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2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入渗
土壤水文
水源涵养
主成分分析
白石砬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