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评估长江口鳗苗网对兼捕鱼类的危害性,2011年3-4月,在长江口8个鳗苗网设置点采集96网次,采获兼捕鱼类3 755尾,隶属16科,35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2种,河口性鱼类14种,洄游性鱼类3种,淡水性鱼类6种.兼捕鱼类的发育阶段为稚鱼和幼鱼.其中刀鲚(Coilia nasus)为最优势种,占总渔获量的31.99%,其后依次为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10.09%),凤鲚(Coilia mystus,9.93%),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8.92%),红狼牙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7.32%),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5.32%).渔获物中兼捕经济鱼类20种,平均每网24.10尾,占总渔获量的61.60%.同时采获鳗苗182尾,平均每采集1尾鳗苗,兼捕经济鱼类12.71尾.结果表明,鳗苗网的兼捕渔获物的种类和数量与作业的网具、地点、作业方式和潮汐相关.鳗苗网对经济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个体损害较为严重,尤其对刀鲚幼鱼损害较大,这也是导致刀鲚成鱼资源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渔政管理部门应限制鳗苗网的数量和作业时段,并严格控制网目尺寸.研究亮点:本研究基于鳗苗网兼捕鱼类种类和数量的分析,首次对长江口鳗苗网对兼捕经济鱼类的损害性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将为长江口渔业早期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管理,科学性地制定鳗苗网设置数量等方面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