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构重建和自体髂骨结构重建两种手术方法稳定性、融合率和疗效.方法 56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组(A组)19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组(B组)37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JOA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测量D值(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前高(height of anterior body,nAB)、融合节段后高(height of posterior body,HPB)以及Cobb角(颈椎活动度).依据融合标准判定并计算术后各时期减压节段融合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每一参数术后各时期值与术前值的差值.结果 术后3个月,A、B组减压节段融合率分别为89.5% (17/19)、83.8%(31/37),术后6个月全部随访病例达到骨性融合.与A组比较,B组融合节段后高差值(术后1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动Cobb角差值(术后24个月—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此前各个时期活动Cobb角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同时期JOA改善率、D值差值、融合节段前高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维持融合节段后高及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推荐文章
两种颈前路减压重建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颈椎
颈椎病
外科减压术
内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椎间融合器
颈椎前路术后两种雾化吸入方式的效果比较
颈椎前路术后
超声雾化
氧气驱动雾化
肺部感染
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前路手术方式分析
颈椎病
减压术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钛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颈椎前路减压结构重建方式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椎间盘切除 脊柱融合 退变性颈椎病 钢板系统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6
页数 分类号 R681.5+5
字数 43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392.2013.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匡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 28 130 5.0 9.0
2 李志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 11 49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2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间盘切除
脊柱融合
退变性颈椎病
钢板系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008-0392
31-1901/R
大16开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72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34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