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对菌株S7胞外溶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首先对溶藻细菌S7所分泌的溶藻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进而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质谱对该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甲醇洗脱组分的溶藻效果最强,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溶藻细菌S7溶藻活性物质可能含有3~5个共轭的不饱和键;红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活性组分中可能含有羟基、饱和烃基和芳香醚;三维荧光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溶藻活性物质有两个较强的荧光峰λex/λem,峰值分别出现在264/436 nm和378/369 nm处;质谱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组分中含有6种物质,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163.1、246.3、274.3、318.3、404.5和475.4.
推荐文章
一株溶藻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的分离鉴定及溶藻活性初探
溶藻细菌
链状亚历山大藻
交替假单胞菌
赤潮
溶藻细菌及溶藻物质研究进展
溶藻细菌
溶藻物质
水华
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球形棕囊藻溶藻作用的环境因子研究
球形棕囊藻
溶藻细菌
盐度
光照
藻细胞数
溶藻细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分离的研究进展
溶藻细菌
溶藻活性物质
分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溶藻细菌S7胞外溶藻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
来源期刊 重庆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活性物质 纯化 鉴定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145
页数 分类号 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35/j.issn.1000-582X.2013.09.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晓毅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9 1363 21.0 33.0
2 罗固源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5 2653 28.0 45.0
3 叶姜瑜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6 673 12.0 25.0
4 刘静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2 269 10.0 15.0
5 王金霞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矿业与环境工程学院 17 3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38)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活性物质
纯化
鉴定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重庆大学学报
月刊
1000-582X
50-1044/N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
78-16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573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