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了西诗商籁作为外来诗歌进入中国的深刻动因,以胡适、闻一多、朱湘、冯至和屠岸等人的命名法为例,进而发现20世纪初西诗商籁进入中国的深层原因是“新诗之精神”指引下“人心”对“型式”的呼唤.但商籁最初的命名和接受在中国表现出心为形役的特征:音译命名法走上了以体代诗的歧途;数字命名法因袭了传统诗歌的五七言话语,暗含着重形式而轻内容的危机.在拟古话语作用下两种命名法使商籁作为诗人抒发理想的寄托无处安放,在心与形之间选择一处诗意栖居地构成了商籁自发轫以来在中国面临的一大尴尬.相比之下“商籁”这种命名在意义通道和声音通道上的交集指示着一条更好的出路.
推荐文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主题探微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友谊
爱情
时间
艺术观
论十四行诗在英国诗歌史上的发展与演变
十四行诗
英国
意式十四行诗
英式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教学
语言
十四行诗
修辞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为形役:拟古话语下的商籁和十四行诗之名
来源期刊 唐山学院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新诗之精神 拟古话语 商籁 十四行诗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与语言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8
页数 6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1055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茂盛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诗之精神
拟古话语
商籁
十四行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唐山学院学报
双月刊
1672-349X
13-1336/G4
大16开
河北省唐山市大学西道9号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4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9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