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全自由方式建立风力机尾流场的涡尾迹模型,引入“虚拟周期”的概念,并发展一种自适应松弛因子方法,从而改善了自由尾迹迭代的稳定性,提高了迭代收敛速度。利用建立的自由涡尾迹模型,计算了风力机叶片的尾流场结构、气动性能及叶片载荷,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尖速比越大,自适应松弛因子方法对缩小模型计算时间越有效;全自由涡尾迹模型能准确给出风力机尾流场的结构,包括尾迹的扩张以及叶尖涡和叶根涡的产生、发展和耗散的过程,风轮扭矩与实验数据吻合;叶片载荷分布的计算结果在低风速下与实验值基本一致,但是在大风速下差别较大,说明需要一个准确的失速模型。
推荐文章
基于自由涡尾迹模型的漂浮式风力机气动计算
漂浮式风力机
自由涡尾迹
时间步进
预估-校正
非定常空气动力
基于自由涡尾迹法和面元法全耦合风力机气动特性计算
风力机
叶片
机身
自由尾迹
面元法
基于涡尾迹方法的风力机气动性能分析
水平轴风力机
涡尾迹法
尾迹模型
气动性能
风力机叶片模型气动载荷的仿真与实验
风力机叶片模型
ANSYS软件
气动载荷
实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风力机气动计算的全自由涡尾迹模型
来源期刊 计算力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风力机 全自由涡尾迹 虚拟周期 自适应松弛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2-827
页数 6页 分类号 O355|TK89
字数 37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1/jslx2013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同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87 664 14.0 19.0
2 许波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7 102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风力机
全自由涡尾迹
虚拟周期
自适应松弛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708
21-1373/O3
大16开
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校内)
8-180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61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