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铝离子(Al3+)与表面带有大量羟基的荧光碳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当Al3+的浓度在0.2~8 μmol/L时,碳点的荧光随其浓度的增大而逐渐被猝灭;继续增大Al3+的浓度,碳点的荧光逐渐恢复.借助Zeta电位与动态光散射(DLS),初步探讨了二者的作用机理.Al3+极易结合碳点表面的羟基,拉近碳点之间的距离引起碳点聚集,从而导致荧光猝灭;当碳点表面的羟基与Al3+完全配位后,碳点表面的负电荷转变为正电荷,由于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效应,聚集的碳点重新分散,致使荧光恢复.对比Cr3+和Fe3+与荧光碳点的作用,发现它们对荧光碳点只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在高浓度时却未出现碳点荧光恢复的现象,这归因于Al3+易形成两性氢氧化物.
推荐文章
铝镁锌锰等金属离子与钙调素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Al3+
Mg2+
Zn2+
Mn2+
钙调素
竞争结合
生物功能
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研究
羟基功能化离子液体
溶菌酶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硝基甲烷与氨基及羟基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
量子化学
相互作用能
硝基甲烷
密度泛函理论
热重分析
人血清白蛋白与叶酸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人血清白蛋白
叶酸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铝离子与羟基功能化荧光碳点的相互作用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碳点 荧光 铝离子 Zeta电位 动态光散射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4-11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57.3
字数 29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5.2013.205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原芳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5 161 7.0 11.0
2 刘利芹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6 2.0 2.0
3 赵希娟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40 4.0 5.0
4 方静美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点
荧光
铝离子
Zeta电位
动态光散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