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种业       
摘要:
2001-2012年,共有82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黄淮南片麦区推广应用。弱春性品种25个,半冬性品种57个。其中,弱筋小麦2个,中筋小麦62个,强筋小麦18个,三者比例为1:31:9。这些品种的产量及其三要素的变化范围为:产量6711.0~8116.5kg/hm2,有效穗558.0万~667.5万/hm2,穗粒数31.6~38.7粒,千粒重37.3~43.9g。从地域分布看,河南50个(61%),江苏12个(14.6%),陕西7个(8.5%),安徽6个(7.3%),山东3个(3.7%),河北2个(2.4%),另有2个品种(2.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其设在安阳和新乡的育种点合作共同选育而成。从育种单位类型看,科研院所育成品种63个(76.8%);种子公司育成16个品种(19.5%);农业推广系统仅有3个品种(3.7%)通过审定。
推荐文章
2006-2011年黄淮南片麦区国审冬小麦新品种研究
国审冬小麦
新品种,黄淮南片麦区
2006--2011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1-2012年黄淮南片国审小麦新品种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种业 学科
关键词 黄淮南片 国审小麦新品种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晓霞 20 54 4.0 6.0
2 吴春西 22 69 5.0 7.0
3 李爱国 14 3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淮南片
国审小麦新品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种业
月刊
1671-895X
11-4413/S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7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31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