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卓"自晚唐开始出现戳击、竖立义,自宋代开始出现斩斫义。"卓"之所以有戳击义,是因为它同"築"的词义发展有密切关系,"卓"和"戳"()一样,也是承载"築"之扎、捅义的一个成员。而"卓"的竖立义和斩斫义均由其戳击义引申得来,这与"築"的词义发展路线相符。如今"卓"的戳击义已不常用,但在"卓刀泉"这一地名中保留下来。
推荐文章
时间戳协议研究
时间戳协议
时间戳机构
数字签名
时间戳的电子证据作用
时间戳
电子证据
XML格式的安全时戳链接机制
XML
时间戳
链接机制
XML签名
带有时间戳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安全电子交易
时间戳
电子商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卓”的戳击义探源
来源期刊 华中人文论丛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戳击义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3
页数 4页 分类号 H1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江涛 16 3 1.0 1.0
2 殷小芳 1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戳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人文论丛
季刊
16开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