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人之为人,本应明白何者当求,何者当惧。然而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明白应该求什么,惧什么。若依本性行事,恐怕多半要“求惧失当”的。因为人的本性中最强烈的动机便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趋利避害。所以会不择手段地牟取私利,损害他人,屈从无义,见死不救……因而需要教育、修养,或像韩非子所说:“伪。”通过教育,人明白人之为人.当与动物区别,满足自身的欲望固然天经地义,但须以不损害他人和社会为前提。通过教育,人明白人当有人格和尊严,肌肤之苦诚可惧,然而丧失人格和尊严才是更可怕的。人的“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即“良心”,也由教育而确立和发扬起来,给人以自省和自责的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应该有所畏惧
来源期刊 学习之友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畏惧 人之为人 人的本性 见死不救 教育 韩非子 欲望 损害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B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畏惧
人之为人
人的本性
见死不救
教育
韩非子
欲望
损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学习之友
月刊
1671-4474
44-1057/D
汕头市华山路18号三楼
出版文献量(篇)
831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