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筛选出与冬小麦种植相适宜的滴灌带配置方式,对比分析了1管4行(处理A)、1管5行(处理B)、1管6行(处理C)三种不同的滴灌带铺设方式下冬小麦生长、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下,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均随生育进程呈先升后降趋势,处理A在整个生育期内LAI始终高于处理B和处理C;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开花期以前表现为处理C>处理B>处理A,进入灌浆期后各处理的SPAD值均不同程度下降,呈现出处理A>处理B>处理C的态势;各处理单株干物质积累在生育期内呈“S”型变化趋势,处理A的叶、穗干物质积累分别较处理C高出17.39%和0.69%;产量差异在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处理A比处理B、处理C分别增产10.97%和37.71%.综合考虑到投入与产出,尽管处理B在三种处理中各方面表现中等,但其在实现节水的同时,产量(7 122.46 kg·hm-2)高于处理C,滴灌带用量较处理A减少了3333.4m· hm-2,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滴灌带的配置方式以1管5行较为合适.
推荐文章
滴灌量对冬小麦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滴灌量
冬小麦
冠层温度
冠层湿度
棵间蒸发
产量
不同耕作方式及前茬作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耕作方式
前茬作物
冬小麦
产量
行距配置对高产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冬小麦
行距配置
群体质量
产量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冬小麦
氨基寡糖素
复硝酚钠
胺鲜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滴灌带配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麦类作物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带配置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与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7-1201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12.1|S311
字数 37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6/j.issn.1009-1041.2013.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娜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4 326 12.0 16.0
2 徐文修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137 1254 20.0 27.0
3 张永强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8 304 11.0 15.0
4 牛海生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6 124 5.0 6.0
5 郝维维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9 94 5.0 9.0
6 唐江华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2 248 11.0 14.0
7 李怀胜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2 3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9)
共引文献  (371)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28)
二级引证文献  (9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冬小麦
滴灌带配置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麦类作物学报
月刊
1009-1041
61-1359/S
大16开
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
52-66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1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5631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