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华北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高温(74℃)、高盐(地层水矿化度为15200mg/L),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性强,一般三采方法提高采收率不理想的现状,开展了岔15断块微球调驱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μ,m微球和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具有理想封堵岩心孔隙喉道的作用和能力.其中,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的封堵能力大于单一的3μm微球的封堵能力;大粒径(3μm)微球的有效作用时间(200d)大于3μm+500nm混合微球(质量比为1∶1)的有效作用时间(100d).实验结果表明,选用柔性微球驱替原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油的采出程度,效果较为理想.影响微球颗粒是否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颗粒大小与孔隙喉道直径的匹配.根据搭桥堵塞原理,颗粒直径为孔道直径的1/8~1/3,才能产生有效搭桥作用.
推荐文章
岔河集油田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
支环状掺水采油
工艺
流程
温度
压力
华北油田岔河集油区钻井液技术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配方
井眼稳定
井眼净化
岔河集油区
岔河集砂岩油田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测井解释
砂岩油田
水淹层
地层水电阻率
剩余油饱和度
岔河集油田岔15-141井组二次加密试验及效果
岔河集油田
井网
二次加密
开发
复杂断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柔性微球调驱适应性实验评价
来源期刊 中外能源 学科
关键词 岔15断块 柔性微球 增注驱油 有效作用时间 转向压力 配伍性 提高采收率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勘探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1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浩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21 67 5.0 7.0
2 李华斌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9 56 3.0 7.0
6 吴灿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2 38 4.0 5.0
7 牛忠晓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1 40 4.0 5.0
8 霍隆军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11 33 4.0 5.0
9 孙千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9 2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7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岔15断块
柔性微球
增注驱油
有效作用时间
转向压力
配伍性
提高采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能源
月刊
1673-579X
11-5438/TK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58号4层430房间 《中外能源》杂志社
199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4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97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