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岔河集油田“调水增油”的持续开展,其增油效果变得越来越差,剩余油分布的复杂与零散导致调整效果难以保障,产量自然递减居高难下.通过沉积微相研究与生产动态结果相结合,分析了相控生产动态的基本特征和各种微相剩余油分布特征,河道微相砂体是主要的采油吸水层位,微相的分布控制注水见效方向和水淹位置.
推荐文章
岔河集砂岩油田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测井解释
砂岩油田
水淹层
地层水电阻率
剩余油饱和度
胡状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挖潜方向
水驱
剩余油分布
挖潜措施
岔河集油田支环状掺水集油工艺
支环状掺水采油
工艺
流程
温度
压力
华北油田岔河集油区钻井液技术
水基钻井液
钻井液配方
井眼稳定
井眼净化
岔河集油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沉积微相对岔河集油田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来源期刊 石油地质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岔河集油田 沉积微相 剩余油 分布特征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3
字数 25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平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5 147 7.0 11.0
2 毛瑜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1 7 1.0 1.0
3 冯国庆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1 7 1.0 1.0
4 赖海文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1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6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岔河集油田
沉积微相
剩余油
分布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地质与工程
双月刊
1673-8217
41-1388/TE
16开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中山路
36-117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7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99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