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高跷是“中华秧歌”的两种表演形式之一。踩着跷扭的秧歌(演员的脚和小腿,绑在木质的“跷”上表演)称为“高跷秧歌”,俗称“踩高跷”、“扎高脚”、“走高腿”等;不踩跷扭的秧歌称为“地秧歌”。高跷早在宋代称为“踏桥”,《列子·说符》记述:“宋有兰子者,以技于宋元君;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可见高跷历史之悠久。高跷以“会”为单位组织表演,即所谓的“高跷会”,如同表演戏曲的一个个戏班子。高跷会是民间百姓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演出团体,每逢重大节庆、皇会、庙会之日都会进行表演,既自娱又为百姓们带来欢乐。千百年来高跷之所以沿袭、发展至今是其形式深受民众喜爱所致。
推荐文章
白马寺寺名新探
白马寺
佛教
踩高跷类民族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少数民族
踩高跷游戏
学习兴趣
多维度发展
天安特生态调节剂对南方不同农业土壤结构的影响
生态调节剂
PH值
团聚体
结构体破坏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天安寺同乐高跷会(一)
来源期刊 天津档案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高跷 表演形式 单位组织 演出团体 秧歌 宋元 “会” 群众性
年,卷(期) 2013,(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0
页数 3页 分类号 F279.2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跷
表演形式
单位组织
演出团体
秧歌
宋元
“会”
群众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档案
双月刊
天津市南开区复康路11号增1号
出版文献量(篇)
5465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