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氨基酸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选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MRM扫描方式,12 min内对血浆中12种氨基酸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本方法对脑缺血模型和黄芪注射液的治疗作用做出评价.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统计发现,脑缺血12 h,其血浆中的氨基酸代谢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载荷图及VIP值确定丝氨酸、天冬氨酸、甘胺酸等7种脑缺血生物标识物;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从得分图上可以看到氨基酸代谢的轨迹发生了较大变化;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丝氨酸、天冬氨酸、甘胺酸等生物标识物均向正常水平趋近.
推荐文章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小儿
秋季腹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纺织品中的4-氨基偶氮苯
纺织品
4-氨基偶氮苯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反应监测
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
黄芪注射液
葛根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氨基酸代谢组学方法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脑缺血
来源期刊 分析化学 学科
关键词 氨基酸代谢组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脑缺血 黄芪注射液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0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96.2013.207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洪军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165 3158 31.0 48.0
2 唐力英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63 751 14.0 26.0
3 唐仕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85 1872 23.0 40.0
4 吴宏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34 326 12.0 17.0
5 高健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 2 51 2.0 2.0
6 李韶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26 231 10.0 14.0
7 许海玉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43 623 15.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6)
二级引证文献  (97)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6(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3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8(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氨基酸代谢组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脑缺血
黄芪注射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分析化学
月刊
0253-3820
22-1125/O6
大16开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12-6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3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123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