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棒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与热处理制备得到膨胀氧化石墨(E-GO),利用在酸性水溶液中归中化学反应的方法合成纳米尺寸的硫颗粒,使其嵌入到膨胀氧化石墨的内部,制备了膨胀氧化石墨-硫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膨胀氧化石墨表面官能团的存在和种类;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生成的硫属于斜方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证明了材料中硫的均匀分布.恒电流充放电结果表明该复合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 020 mAh·g-1,100周循环之后其容量还保持在650 mAh ·g-1左右;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库伦效率优异,这可能得益于小尺寸的硫在材料中均匀分布,以及表面官能团对硫的固定化作用.
推荐文章
锂硫电池石墨烯/纳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锂硫电池
石墨烯
纳米硫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微波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还原氧化石墨烯
微波法
纳米硫
复合材料
锂硫电池
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锂硫电池
硫正极
复合材料
电化学
聚合物
膨胀石墨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膨胀石墨
含硫量
锂硫电池
电化学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锂硫电池膨胀氧化石墨/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来源期刊 无机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单质硫 归中化学反应 锂硫电池 膨胀氧化石墨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895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46.54
字数 37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861.2013.00.1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世刚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65 238 9.0 14.0
2 王琪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22 136 6.0 11.0
3 李君涛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12 20 3.0 4.0
4 黄令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25 243 10.0 15.0
5 毛艳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1 6 1.0 1.0
6 张传辉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1 6 1.0 1.0
7 张洋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4 16 2.0 4.0
8 徐桂良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质硫
归中化学反应
锂硫电池
膨胀氧化石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化学学报
月刊
1001-4861
32-1185/O6
大16开
南京市南京大学化学楼
28-1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24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