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旨在阐明“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并从栽培角度系统研究其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机理.[方法]2010-2011年,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江苏扬州、兴化、东海),以当地代表性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徐稻3号、连粳7号、徐优733等)和籼稻品种(两优培九、Ⅱ优084、新两优6380、扬两优6号等)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籼粳稻的生育安全性、产量、品质、温光资源利用、群体生长发育动态、株型和倒伏性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机插和摆栽两种轻简栽培条件下,粳稻生育安全性优于籼稻,后期耐低温,灌浆持续时间长.两年粳稻的平均产量,扬州分别为10.90和10.87 t·hm-2,兴化分别为10.93和10.65 t·hm-2,东海分别为10.49和10.41 t·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籼稻.粳稻群体颖花量与籼稻相当或略少于籼稻,但籽粒的充实性状优于籼稻,这也是粳稻获得较高产量的关键.粳稻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显著或极显著优于籼稻,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稍逊于籼稻. “籼改粳”生产优势形成的生理生态特征为:粳稻全生育期较籼稻明显延长,灌浆后期粳稻更能适应温凉天气,增加水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使得粳稻能够安全成熟;粳稻后期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能够增加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提高群体库容总充实量;同时,粳稻后期能够适应低温天气而不早衰,维持强壮根系和较高的茎鞘强度,增强群体抗倒伏能力,保证较大库容的安全充实与支撑. [结论]在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条件下,粳稻更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生育后期仍保持强劲生长优势,不仅能够安全成熟,而且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综合生产力高.
推荐文章
“籼改粳”的相对优势及生产发展对策
籼稻
粳稻
生产优势
发展对策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的优势及形成特征
甬优系列
籼粳杂交稻
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
形成特征
南方双季晚稻籼改粳优势及技术关键
南方稻区
双季晚稻
籼改粳
技术关键
水稻亲本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水稻
亲本
籼粳分化
ILP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籼改粳”的生产优势及其形成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籼改粳 产量 品质 生育安全性 生理生态特征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6-704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3.04.00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1)
共引文献  (661)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640)
二级引证文献  (980)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7(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7)
  • 引证文献(24)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5(144)
  • 引证文献(24)
  • 二级引证文献(120)
2016(207)
  • 引证文献(17)
  • 二级引证文献(190)
2017(213)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197)
2018(18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77)
2019(172)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157)
2020(13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籼改粳
产量
品质
生育安全性
生理生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