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多多的《被埋葬的中国诗人(1972-1978)》一文的开场白,曾被研究者在探究"朦胧诗"起源问题时反复引用:"我所经历的一个时代的精英已被埋入历史,倒是一些孱弱者在今日飞上天空."多多为20世纪70年代被埋葬的诗人招魂,以此扩充"朦胧诗"虽然泛化却疏漏重重的外延,将所谓"新诗潮"自《今天》向前推溯了近十年.(1)多多认为,食指、岳重、马佳、彭刚等人,他们诗中孱弱的抒情者,似乎比北岛诗中的文化英雄有更强的生命力;他没有进行更详细的文本求证,来撇清这些"孱弱者"在诗歌美学方面"以暴易暴"的嫌疑,只是力举这些"朦胧诗"版图上的无名者,以补遗珠之恨.
推荐文章
关于朦胧诗及其争论
朦胧诗
社会环境
文学接受
探索得失
后朦胧诗
“朦胧诗”的时代内涵
人文关怀
寻找光明
自我独立
论朦胧诗的“朦胧性”及其语言策略
朦胧诗
朦胧性
语言
语象
基于朦胧诗论争的分析与反思
朦胧诗
诗歌作品
学术论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孱弱的抒情者——对“朦胧诗”抒情骨架与肌质的考察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当代文学“历史化”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82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元峰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 56 3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