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差异性,为医院开展医院感染监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的578例住院受血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观察组)和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对照组)分别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以及梅毒抗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标志物阳性率的表达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HIV抗体的阳性例数分别为6、4例,阳性表达率为1.04%、0.69%;HCV抗体阳性例数及表达率分别为7、5例,1.21%、0.86%;梅毒抗体分别为4、6例,0.69%、1.04%;观察组在HIV抗体、HCV抗体标志物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检测精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梅毒抗体的检测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行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检测,减少了医源性感染,两种检测方法配合应用,可以提高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率,提高了判断受血患者健康状况.
推荐文章
荧光定量PCR与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同步检测HCV对比分析
荧光定量PCR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 HCV-RNA HCV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b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法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HBsAb
定量检测
对比
荧光定量PCR检测盆腔炎性疾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生殖道支原体
盆腔炎症性疾病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在检测甲肝病毒抗体IgM中的比较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
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荧光定量PCR法与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同步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液传播性疾病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粒子酶免疫法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4-1215
页数 分类号 R44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丽艳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11 20 3.0 3.0
2 戴万案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10 25 3.0 4.0
3 邱妮妮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影像科 15 113 7.0 10.0
4 郝君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9 2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液传播性疾病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粒子酶免疫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11-3456/R
大16开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82-747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08
总下载数(次)
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