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分析中医基础理论有关脾胃生理病理的论述,李东垣《脾胃论》和其他有关阴火的文献及气虚发热临床常见的9条阴火发生机制,研究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及配伍关系,针对这些机制的有效性和覆盖性,笔者认为阴火本质就是以脾气虚损为主要病机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各种虚实夹杂症候.而甘温除热机制就在于针对阴火脾虚的这一本质,同时加减配伍兼顾其他症因治疗从而达到甘温除热的效果.这一看法可能对临床上针对阴火采用补中益气汤类甘温益气健脾类方剂的应用有所启发.
推荐文章
李东垣阴火论及甘温除热法
阴火论
甘温除热法
脾胃内伤
李东垣
基于肝藏象理论探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的机理
肝藏象理论
补中益气汤
甘温除热
机理
甘温除热法治疗发热探析
脾胃内伤
阴火
元气不足
气虚发热
甘温除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温除大热机制及阴火本质探讨
来源期刊 吉林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甘温除热 阴火/中医病机 补中益气汤 益气健脾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38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崇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37 180 8.0 11.0
2 周仙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14 5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7)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温除热
阴火/中医病机
补中益气汤
益气健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中医药
月刊
1003-5699
22-1119/R
大16开
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4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2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9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