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儒家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生轻死,文学家的认知范式受文以载道价值论思想的影响,遮蔽了死亡的本体叙事。文学家习惯性地采用正反对举的叙事模式,人物的死亡往往是作家赋予其符号化的伦理价值的显示,“是具有伦理力量的性格的最后表现,更能流露出死亡符号的价值观与伦理观,艺术家道德尺度也借助于人物的死亡得以显现。”①在这种创作理念的制约下,文学家忽略了人物面死时真实而复杂的内心体验,人物形象因此显得单薄、扁平而经不起推敲,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文学创作真实的要求,减弱了死亡叙事审美的力度与厚度。
推荐文章
转型视域下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农民知识观念的现代嬗变
当代乡土小说
农民
“读书无用论”
观念
嬗变
明代小说中的茶馆文化
明代
茶馆
茶馆功能
莫言小说中的生命意识探究
莫言
生命意识
生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个人体验下新时期小说中死亡意蕴分析
来源期刊 芒种:下半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死亡叙事 新时期小说 个人体验 人物形象 叙事模式 文学家 中华民族 主流地位
年,卷(期) 2013,(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9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易东生 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13 11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死亡叙事
新时期小说
个人体验
人物形象
叙事模式
文学家
中华民族
主流地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芒种:下半月
月刊
1003-9309
21-1040/I
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
8-318
出版文献量(篇)
5768
总下载数(次)
6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