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禾谷缢管蚜是西南麦区的第一大害虫。在小麦抽穗期采用大田罩网接蚜方式,研究了禾谷缢管蚜不同侵染量和危害历期对旗叶SPAD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2头/茎的初始蚜量,从抽穗期侵染至乳熟期,旗叶SPAD值降幅较对照处理增加41.2%,千粒重降低15.8%,随着初始蚜量的增加,旗叶SPAD值和千粒重降幅增大。在起始蚜量5头/茎条件下,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蚜虫对旗叶危害增加,千粒重降幅增大,连续侵染14 d时,千粒重降幅12.3%,侵染28~56 d,千粒重降幅21.8%~48.0%。蚜虫防治时除考虑单茎蚜量外,还需考虑蚜虫繁殖速度,以确定蚜虫最佳防治时间。
推荐文章
亚致死浓度毒死蜱对小麦禾谷缢管蚜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禾谷缢管蚜
毒死蜱
亚致死效应
繁殖
麦套玉米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麦套玉米
小麦千粒重
田间水平结构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旗叶
穗粒重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小麦麦株内可溶性糖与抗禾谷缢管蚜的关系
小麦
抗性
禾谷缢管蚜
蜜露
可溶性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禾谷缢管蚜侵染量及危害历期对小麦旗叶SPAD及千粒重的影响
来源期刊 现代农业科技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小麦 旗叶SPAD 千粒重
年,卷(期) 2013,(18)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学 --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116
页数 2页 分类号 S435.122
字数 280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4 255 10.0 14.0
2 杨武云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81 690 14.0 21.0
3 李朝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7 556 15.0 21.0
4 汤永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88 877 17.0 24.0
5 吴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3 344 12.0 18.0
6 魏会廷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23 148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禾谷缢管蚜
小麦
旗叶SPAD
千粒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农业科技
半月刊
1007-5739
34-1278/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
26-41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497
总下载数(次)
131
总被引数(次)
1665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