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为单体,异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采用开环聚合法成功制备了聚碳酸酯.将所得聚合物作为载体,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聚碳酸酯纳米微球,并探讨了聚合时间、聚合温度、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与聚合物产率以及分子量大小的关系.还探讨了乳化剂吐温-60的百分含量、稳定剂PVA的百分含量、外水相与内水相的体积比以及油相(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与二氯甲烷的质量比)与粒径的关系.通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产率最高,分子量最大的反应条件为:单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200/1,聚合温度为1 30℃,聚合时间为20 h.最小粒径条件为:PVA百分含量为2%,吐温-60百分含量为0.75%,外水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45/1,二氯甲烷与聚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PDTC)质量比为600/1.
推荐文章
聚碳酸酯纳米药物的制备与性能
生物材料
纳米药物
药物控制释放
肌腱在可降解聚碳酸酯套管内愈合情况的实验观察
肌腱
组织修复
组织粘连
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聚碳酸酯
临界区乙醇中聚碳酸酯解聚研究
超临界
乙醇
聚碳酸酯
解聚
动力学
可生物降解氨基酸衍生拟聚碳酸酯与聚乙二醇600共混的加速水解研究
生物可降解
L-酪氨酸
拟聚碳酸酯,聚乙二醇
溶液共混
环二肽
水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可降解聚碳酸酯纳米微球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来源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 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 开环聚合 复相乳液法 纳米微球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8-391,4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33.14
字数 32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勤 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5 6 2.0 2.0
2 胡新良 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7 6 1.0 1.0
3 李军 湖北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2,2-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
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
开环聚合
复相乳液法
纳米微球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1190
42-1178/N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
38-39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9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899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