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改良法在复乳法基础上结合了海藻酸钠与Ca2+螯合形成缓释凝胶的原理.分别用上述两法制备蛋白药物干扰素α-lb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以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评价其理化性质;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内外形态,软件计算其结构参数;用表面蛋白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蛋白在微球表面及骨架内的分布情况;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与复乳法相比,改良法所得微球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61.85%,0.7243%),表面孔洞少、孔隙率低;内部孔洞大而少,孔隙率无显著差异;蛋白更多地分布在微球内部孔洞壁上而非表面;突释显著降低,缓释时间延长至20 d以上,30 d累积释药约70%.表明改良法所得微球载药释药性能较好,释药符合缓释制剂标准.
推荐文章
PLA/CoFe_2O_4载药微球的制备、表征及释药性能
聚乳酸
铁酸钴
载药微球
释药性能
PLA-PEG-PLA的微波合成及其磁性载药微球的表征、释药性
PLA-PEG-PLA
微波合成
纳米四氧化三铁
载药微球
释药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复乳法及其改良法制备的干扰素PLGA微球载药释药特性的对比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缓释微球 聚乳酸聚乙醇酸 干扰素 改良复乳法 激光共聚焦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27.2
字数 40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永明 53 389 11.0 17.0
2 麦海燕 47 220 8.0 13.0
3 罗宇燕 20 66 5.0 7.0
4 黎呐 中山大学药学院 4 23 3.0 4.0
5 黄小舟 13 47 3.0 6.0
6 金启星 4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3)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缓释微球
聚乳酸聚乙醇酸
干扰素
改良复乳法
激光共聚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529-6579
44-1241/N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46-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1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557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