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122型弱酸性酚醛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炭前驱体,经过炭化和CO2活化,制备球形活性炭(SAC).利用热重分析、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低温N2吸附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球形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799.567 m2/g,孔容为0.969 cm3/g,对苯并噻吩的吸附硫容达到10.3mg/g.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发现:球形活性炭对苯并噻吩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球形活性炭的吸附活性位不均匀分布;分别用准一级(PFO)、准二级(pso)、修正的准n级(MPnO)和混阶(MOE)四种动力学速率方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MPnO最适合描述球形活性炭吸附苯并噻吩的动力学过程.
推荐文章
*1树脂基活性炭球的制备及其二苯并噻吩吸附性能
活性炭球
乙二醇
聚乙二醇
二苯并噻吩
吸附
活性炭表面负载金属离子对其吸附苯并噻吩的影响
活性炭
苯并噻吩
金属离子
吸附
软硬酸碱理论
负载金属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噻吩吸附性能
离子交换树脂
负载
活性炭
吸附
噻吩
球形活性炭防毒服内层材料制备及其性能
球形活性炭
防毒服
内层材料
防毒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苯并噻吩的吸附研究
来源期刊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球形活性炭 苯并噻吩 吸附平衡 吸附动力学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与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12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424.1+9
字数 363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2198.2014.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文秀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118 421 9.0 12.0
2 张志刚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87 295 9.0 12.0
3 范俊刚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35 157 7.0 11.0
4 孙向乐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3 19 2.0 3.0
5 崔安磊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省化工分离技术重点实验室 4 3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球形活性炭
苯并噻吩
吸附平衡
吸附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季刊
2095-2198
21-1577/TQ
大16开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编辑部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7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