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宝钢在生产K板过程中,在高锡层面易产生针尖状烧蚀缺陷.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轮廓仪观察了其微观形貌,应用能谱仪分析了烧蚀内部成分,并分析了缺陷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烧蚀呈火山口形貌,大小为0.2~0.6 mm.其产生是由于带钢与软熔接地辊辊面接触不良引发局部大电流电弧放电,导致带钢局部温度急剧升高,引起板面锡层熔化而形成的.提出了预防该缺陷的措施:保持软熔接地辊辊面及淬水槽溶液清洁,并在软熔接地辊前增加热风喷吹装置.将上述措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避免了镀锡K板板面烧蚀缺陷的产生.
推荐文章
身管烧蚀及缓蚀剂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兵器科学与技术
火炮身管
烧蚀机理
缓蚀剂
缓蚀机理
高压交联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检测方法研究
缓冲层
烧蚀
高次谐波法
宽频阻抗法
X射线成像技术
铜钨触头电烧蚀机理探讨
触头
烧蚀
裂纹
组织结构
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超声检测技术仿真研究
高压电缆
缓冲层
局部放电
多孔介质
超声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镀锡K板板面烧蚀缺陷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材料与冶金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镀锡K板 烧蚀 接地辊 电弧放电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10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153.13
字数 273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常升 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52 2803 27.0 39.0
2 李兵虎 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0 0.0 0.0
6 魏军胜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镀锡K板
烧蚀
接地辊
电弧放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材料与冶金学报
季刊
1671-6620
21-1473/TF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东北大学114信箱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5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8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