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仪礼经传通解》中,“经”指的是《仪礼》,“传”指的是《礼记》《周礼》等其他经书。在此前提下,朱熹将《仪礼》的〈冠礼〉等篇,分别以《礼记》的〈冠义〉各篇作为主从关系配附。但《仪礼》佚失颇多,所存多为士礼,能将二礼整整齐齐相配合的情况有限。然朱熹心目中的礼书蓝图,不仅仅着眼于士礼,而是涵盖家、乡、学、邦国、王朝各个层面的礼仪。《仪礼》经文的不敷使用,迫使朱熹不得不转向寻求其他各经的内容以弥补《仪礼》经文的不足。其中,以《礼记》使用最多、拆分最散。朱熹在《通解》中如何定位《礼记》一经?界定《礼记》经、传的标准是什么?当研究焦点都放在朱熹如何整理《仪礼》的同时,笔者以为,在《通解》中,朱熹如何处理《礼记》,也是探讨其礼学非常根本的问题。本文将《通解》所使用到《礼记》的内容与《礼记》原文比对,发现朱熹不仅忽视《礼记》作为经书的地位,对《礼记》做了相当大程度的删改、合并、调整顺序的工作,从实用礼学的角度出发,以经书为基础,重新制作一套新礼仪的理论根据。
推荐文章
《礼记》中的道德思想内涵
《礼记》
礼义
道德思想
苏轼《书传》的解经与解经的文学性
苏轼
《书传》
《书》学
疑古
文学式解经
论朱熹的德育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的启示
德育
高校德育
朱熹德育思想
德育指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对《礼记》经、传的界定
来源期刊 哲学门 学科
关键词 朱熹 《仪礼经传通解》 《礼记》 实用礼学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论坛:朱子经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5
页数 25页 分类号
字数 180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叶纯芳 北京大学历史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朱熹
《仪礼经传通解》
《礼记》
实用礼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哲学门
不定期
978-7-301-18327-4/B?0951
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