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莱克多巴胺(RAC)被大量非法用于畜牧生产,易在动物组织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研发灵敏、快捷的检测RAC的新方法是有效控制RAC滥用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等温滴定量热法筛选到了一条对莱克多巴胺有高亲和力(Kd=1.66×10-6 mol/L)的核酸适配体,利用该适配体作为识别分子成功的构建了莱克多巴胺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差分脉冲伏安法分析,在0.5 ~ 1.0×102ng/ml浓度范围内,峰电流值的差值AIp与莱克多巴胺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77 0,检测限达到0.1 ng/ml,反应时间为15 min.对同一浓度的莱克多巴胺重复检测7次,其峰电流值的RSD值为3.8%;说明该传感电极具有良好的检测重现性.不仅如此,该适配体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推荐文章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设计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电化学传感器
基因传感器
核酸适配体
分子信标
评述
基于石墨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石墨烯功能化复合材料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生物标志物
高灵敏检测
生物医学
我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非特异性吸附
蛋白质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莱克多巴胺核酸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核酸适配体 电化学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与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9
页数 分类号 Q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523/j.cb.201401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丹 暨南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15 38 3.0 5.0
3 姚冬生 暨南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43 293 9.0 14.0
7 刘大岭 暨南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33 277 10.0 14.0
9 谢春芳 暨南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24 202 9.0 13.0
15 周妮 暨南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所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莱克多巴胺
核酸适配体
电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月刊
1671-8135
11-4816/Q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82-1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96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453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