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虽然建筑学与结构工程在学术与实践领域已经呈现出日渐分离的趋势,由于共同的工具和基本信息表达方式,数字技术又提供了拉近两个学科的机会.在学术领域,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将结构知识传授给建筑学生,帮助他们了解材料科学和结构模拟方面的快速发展现状.因此,需要将结构重新定义为设计问题,同时亦需开发新的数字化工具帮助设计师接触最新的工程方法.这些工具必须足够直观,既能够整合设计思考过程,又能够改善设计师对于结构的理解.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作者一直在尝试发展此类工具及相关教案,将结构和材料信息整合到数字化工作流程里,促使学生重新思考如何把数字模型所表达的结构思考转译为实体建筑.
推荐文章
基于模态柔度理论的结构损伤诊断试验研究?
多参考点脉冲锤击法
模态柔度
损伤识别
简支梁
组合结构
从文化角度将景观设计构思引入我国教学
景观设计
中国文化
外国文化
设计构思
油气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渐变与突变
石油地质
初次运移
二次运移
保存条件
突变
渐变
有限元法计算连接结构的紧固件柔度
紧固件柔度
疲劳寿命
弹塑性有限元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柔度渐变在设计过程与教学中重新引入结构思考
来源期刊 时代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结构性能 数字化结构分析 设计教育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数字化时代的结构性能化建筑设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3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318|TU311.41
字数 778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闫超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9(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结构性能
数字化结构分析
设计教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时代建筑
双月刊
1005-684X
31-1359/TU
大16开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4室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4-466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52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222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