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评分法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300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后,用弹性成像进行5分评分法评分,同时设立对照组.结果 (1)脑梗死组发现斑块260例,阳性率为86.7%,对照组发现斑块77例,阳性率为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6.708,P<0.01).(2)脑梗死组弹性评分为1分和2分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共占本组斑块总数的79.2%,而对照组1分和2分的斑块仅占本组斑块总数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927,P<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对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造影
稳定性
诊断价值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弹性评分
弹性应变率
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弹性成像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医疗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3,封2
页数 分类号 R54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29/j.cnki.cjcr.2014.01.0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庆艺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9 52 4.0 7.0
2 叶富永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5 25 3.0 5.0
3 梁义娇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7)
二级引证文献  (34)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弹性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研究
月刊
1674-8182
32-1811/R
大16开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28-23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6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53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