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形态学特征,揭示动脉瘤形态学特征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关系. 方法 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将1 1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成破裂动脉瘤组(74例)和未破裂动脉瘤组(38例),根据三维CTA模型,记录并比较两组间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容积、高宽比、尺寸比、动脉瘤角、流动角和载瘤动脉-子动脉角,采用Logistic分析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OC曲线判断其预测价值.结果 破裂动脉瘤瘤径、高宽比、尺寸比、动脉瘤角和流动角较未破裂动脉瘤显著升高(P均<0.05),破裂动脉瘤载瘤动脉-子动脉角较未破裂动脉瘤显著降低(P<0.05),破裂动脉瘤容积与未破裂动脉瘤比较差异未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宽比、流动角和载瘤动脉-子动脉角是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瘤高宽比、流动角和载瘤动脉-子动脉角可显著预测动脉瘤破裂出血,且有中等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动脉瘤高宽比、流动角和载瘤动脉-子动脉角等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可协助临床评估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风险.
推荐文章
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前交通动脉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治疗效果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前交通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危险因素
动脉瘤形态学特征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及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后交通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危险因素
形态学特征
临床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 动脉瘤,破裂 形态学特征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27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33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4.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崇权 温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7 28 4.0 5.0
2 陆川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5 64 4.0 7.0
3 蔡建勇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1 39 3.0 6.0
4 巴华君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6 48 4.0 6.0
5 陈献东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3 42 3.0 6.0
6 陈茂华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5 48 4.0 6.0
7 孙军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5 5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前交通动脉
动脉瘤,破裂
形态学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1674-6880
11-9297/R
16开
杭州市庆春路79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6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