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筛选适宜于冷浸田栽培的双季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方式,2009年早晚两季在湖南宁乡县、永兴县和桃源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双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种间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早稻以陆两优996最高(5.68 t/hm2),晚稻以天优华占最高(5.61 t/hm2);(2)双季稻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3地点平均产量均以垄厢栽培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5.52 t/hm2和5.81 t/hm2;以传统栽培方式最低,平均产量分别为4.75 t/hm2和5.25 t/hm2。由此可见,选用适宜于冷浸田的双季稻品种,采用垄厢栽培方式有利于获得高产。
推荐文章
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溉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双季稻
秸秆还田
灌溉方式
温室气体
产量
施石灰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的互作效应
土壤酸化
秸秆还田
石灰
双季稻
产量
氮素吸收
南方双季稻区生物质炭还田模式生态效益评价
秸秆还田
生物质炭
能值
可持续发展水平
双季稻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浸田双季稻品种和栽培方式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作物研究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双季稻 栽培 品种 产量 冷浸田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1.04
字数 33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5280.2014.01.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邹应斌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4 4148 37.0 55.0
2 曾燕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5 87 4.0 5.0
3 夏冰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16 204 9.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季稻
栽培
品种
产量
冷浸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研究
双月刊
1001-5280
43-1110/S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内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77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