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摘要:
针对韶钢第三炼钢厂依靠人工经验炼钢的实际情况,采用以物料平衡和热平衡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和优化的增量模型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构建转炉终点静态控制模型.其中增量模型的参考炉次是经过模糊聚类中传递闭包算法处理,整个静态控制模型由C#编程语言实现.该模型在韶钢第三炼钢厂现场应用的结果表明,应用转炉炼钢终点静态控制模型预测出的造渣料、吹氧量和冷却剂的加入量,可以满足终点碳质量分数±0.02%和终点温度±20℃的范围,终点双命中率在70%以上.
推荐文章
应用水淬法处理韶钢120t转炉钢渣
转炉
钢渣处理
水淬
循环利用
基于组合训练方法的RBFNN转炉炼钢静态模型
径向基神经网络
转炉炼钢
梯度下降法
量子微粒群优化算法
基于PSO-ICA和RBF神经网络的转炉炼钢终点预报模型
转炉
终点预报
独立成分分析
微粒群优化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韶钢120 t转炉炼钢终点静态控制模型开发与应用
来源期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转炉炼钢 复合模型 造渣料 吹氧量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冶金与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245,25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F345.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7872.2014.03.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云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73 365 11.0 16.0
2 袁志祥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33 149 7.0 10.0
3 孟庆民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36 137 7.0 10.0
4 刘志明 3 3 1.0 1.0
5 黄赫虹 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3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转炉炼钢
复合模型
造渣料
吹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671-7872
34-1254/N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97
总下载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