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下,不仅形成了喜马拉雅弧形山造山带,而且导致其东部弧顶—东构造结似一尖楔沿NNE方向插入青藏高原的东北缘.造成了巴颜喀拉块体和龙门山断裂系深、浅部构造强烈活动和变形,并导致高原腹地壳、幔物质以大型走滑断裂为通道边界向E-ES方向运移.2008年5月12日汶川—映秀Ms8.0地震就发生在这相对活动的巴颜喀拉块体与相对稳定的四川盆地之间的龙门山断裂系辖区内.基于该区深部壳、幔结构和主震(Ms8.0)与7万多次余震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的展布研究表明,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震中在地表投影位置附近,而是龙门山断裂系3条以不同角度西倾、且向下在15土5 km深处汇聚的断裂带CF.该发震断裂带不是一条简单的线性断裂带,而是一半径为5 km左右的柱状震源体,沿NE向展布.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物质向东与向东南运动过程中地壳各层整体逐渐抬升,且在龙门山断裂系地带为减薄的转折部位,而地壳低速层却在这里尖灭.在两陆-陆板块碰撞力系作用下,壳、幔介质以上地壳底部低速层(深20±5 km)为上滑移面,并与上地壳解耦,而在深处则以岩石圈底部漂曳的软流层顶部(深100±10 km)为下滑移,故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才能同步运动.它们在四川盆地高速“刚性”壳、幔物质阻隔下,龙门山断裂系的3条向下汇聚的断裂带与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同步沿龙门山断裂系的断层面向上逆冲,当向上与向下同步运动的固态壳、幔介质二者在15±5 km深处强烈碰撞时激发了这次Ms8.0地震和一系列强余震的发生和发展.基于上述可见,对强烈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与构造环境,深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运移和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乃核心所在.
推荐文章
汶川MS8.0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应力环境影响初探——以北川、江油地区为例
龙门山断裂带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环境
线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汶川Ms8.0地震北川附近同震和震后垂直位移特征
汶川Ms8.0地震
同震垂直位移
震后垂直位移
水准测量
北川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断裂特征及其动力学分析
震源断裂
地震断裂
地表破裂带
岩石圈
地壳
壳幔韧性剪切带
主震震源区
汶川8.0级特大地震
汶川Ms8.0地震北川附近同震垂直位移特征
龙门山断裂
汶川8.0地震
同震垂直位移
水准测量
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映秀Ms8.0地震的发震断裂带和形成的深层动力学响应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映秀Ms8.0地震 发震断裂,上、下滑动面 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同步运动 深层动力过程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动力学·地震学·地点学·地磁学·地热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2-40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315|P541
字数 101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8/cjg201402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79 2701 25.0 46.0
2 滕吉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52 3619 35.0 51.0
3 张永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4 801 16.0 28.0
4 阮小敏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5 493 11.0 15.0
5 闫雅芬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9 539 11.0 19.0
6 皮娇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2 236 7.0 12.0
7 胡国泽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8 224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9)
共引文献  (901)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1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1(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2(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6(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8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78)
2009(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10)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映秀Ms8.0地震
发震断裂,上、下滑动面
下地壳和上地幔盖层物质同步运动
深层动力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