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压力作用后蓝藻气囊体积变化规律及其上浮特性,分别采用压力毛细管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了不同压力作用后铜绿微囊藻气囊破裂情况及残余气囊体积分数,以及压力作用后气囊恢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图像分析法测得太湖蓝藻经0、0.3、0.4、0.5、0.6、0.7 MPa 加压后,藻细胞内的气囊体积分数分别为29.52%、5.73%、4.43%、2.71%、2.46%、2.19%,传统的压力毛细管法测得的气囊体积分数为10.93%、1.14%、0.90%、0.27%、0.14%、0.04%.作用压力大于0.4 MPa 时,蓝藻因气囊破裂而下沉,沉淀蓝藻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气囊逐步恢复,部分藻类再上浮,在1000 lx 光照度、25℃条件下培养8、24、48 h 后,藻细胞再生气囊占加压前气囊总体积的比例为31.02%、45.68%、81.05%.图像分析法较准确地测定了蓝藻气囊体积,而传统的压力毛细管法测定蓝藻气囊体积偏小.
推荐文章
太湖蓝藻生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气候变化
太湖
蓝藻暴发
应对措施
气态ClO2体积分数与爆炸压力的关系
爆炸力学
爆炸极限
爆炸压力
气态ClO2
分解爆炸
太湖蓝藻死亡腐烂产物对狐尾藻和水质的影响
蓝藻腐解液
穗花狐尾藻
水质
孔隙压力作用下煤岩破裂及声发射特性的数值模拟
RFPA2D系统
孔隙压力
煤岩破裂
声发射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压力作用下太湖蓝藻气囊体积分数及上浮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蓝藻 压力 光照 时间 气囊 上浮
年,卷(期) 2014,(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74-2979
页数 6页 分类号 X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4.08.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丛海兵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58 530 13.0 21.0
2 蒋新跃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53 5.0 6.0
3 徐思涛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 20 3.0 4.0
4 吴军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7 59 4.0 7.0
5 陈雯婧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5 29 3.0 5.0
6 王巍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49 4.0 6.0
7 徐亚军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30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0)
共引文献  (504)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
196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藻
压力
光照
时间
气囊
上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