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蓝细菌病毒A-4L在鱼腥藻(Anabaena sp.)PCC 7120藻苔中形成同心圆噬斑的原因,阐明A-4L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征,为分离、鉴定和筛选新的水华蓝藻病毒提供借鉴.[方法]用初始滴度为2.8×1010PFU/mL的A-4L悬液感染鱼腥藻,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裂解液绘制一步生长曲线,获得A-4L对鱼腥藻的潜伏期和释放量.将适量A-4L悬液感染不同培养时间的藻苔,逐日观察和记录藻苔病变情况.培养藻苔并接种适量A-4L悬液,分别置于完全持续光照(Light∶ Dark=24 h∶0 h,L∶D=24 h∶0 h)条件;完全周期光照(L∶D=14 h∶10 h)条件;或前3d周期光照转后3d持续光照的条件下,比较不同光照条件对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影响.然后挑取单个噬斑进行扩大培养,纯化后,负染电镜观察A-4L的超微形态.[结果]A-4L的潜伏期为0.5-2h,释放量约为247 IU/cell (Infectious Units).在周期光照条件下,藻苔接种A-4L3-4d后,出现同心圆噬斑,且同心圆数量与攻毒后的天数(n)有相关性,为“n-1”;同心圆间距约为3 mm.与周期光照条件相比,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未形成同心圆噬斑.而在周期光照条件转持续光照条件下,由先周期光照时所形成的同心圆在转持续光照后逐渐消失,证实同心圆噬斑的形成依赖于周期光照.负染电镜观察显示A-4L具有一个近似球形的头部,直径约为50 nm以及长度约为10 nm的尾部,形态与短尾蓝细菌病毒相似.[结论]A-4L是一株能形成同心圆噬斑的蓝细菌病毒,并揭示其同心圆噬斑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周期光照.
推荐文章
一株新型鱼腥藻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溶藻细菌
鱼腥藻
Lysinibacillus
溶藻特性
水华
中国鱼腥藻属的八个新记录种
蓝藻门
鱼腥藻属
新记录
中国
溶藻细菌L7代谢物对水华鱼腥藻的溶藻效应
溶藻细菌
代谢物
水华鱼腥藻
溶藻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蓝细菌病毒A-4L在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藻苔中形成同心圆噬斑的成因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蓝细菌病毒A-4L 同心圆噬斑 周期光照 鱼腥藻藻苔 水华蓝藻
年,卷(期) 2014,(2)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和环境微生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199
页数 分类号 X1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旭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1 295 8.0 16.0
2 欧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0 2.0 3.0
3 高宏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2 153 5.0 12.0
4 朱蓉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14 3.0 3.0
5 廖湘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共引文献  (39)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蓝细菌病毒A-4L
同心圆噬斑
周期光照
鱼腥藻藻苔
水华蓝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报
月刊
0001-6209
11-1995/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中科院微生物所内
2-504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59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34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