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均饲高脂饮食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12周后对实验组兔行颈椎旋转手法,每日左、右各旋转1次,共4周;对照组不作手法处理.手法结束后处死兔,取双侧颈动脉,利用生物组织材料力学试验机测定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最大形变、平均载荷、弹性模量和断裂延伸率等指标以及输出应力—应变曲线.结果 实验组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1.36±0.35)N,最大形变(6.84±2.08) mm,平均载荷(0.44±0.30)N,弹性模量(4.30±2.66) MPa,断裂延伸率(83.08±51.32)%;对照组颈动脉拉伸最大载荷(2.92±0.65)N,最大形变(9.23±2.62) mm,平均载荷(1.17±0.63)N,弹性模量(3.71±0.60) MPa,断裂延伸率(154.19±34.32)%.其中,实验组颈动脉拉伸的最大载荷、平均载荷和断裂延伸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最大形变以及弹性模量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颈椎旋转手法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拉伸力学特性下降,应注意颈椎旋转手法操作的力度和幅度,以免伤及颈动脉.
推荐文章
早期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兔损伤区拉曼光谱特征及旋转手法的影响
实验动物
心肺及血管损伤动物模型
颈部推拿
颈椎旋转手法
动脉粥样硬化
早期病变
稳定斑块
拉曼光谱
稳定性
脂质含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流体力学模型:旋转手法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血流动力学
颈椎旋转手法
有限元模拟
斑块
剪切力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脑血管的拉伸力学特性
大鼠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大脑中动脉
一维拉伸
生物力学
颈动脉粥样硬化兔造模的常用方法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椎旋转手法对兔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拉伸力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旋转手法 动脉粥样硬化 拉伸实验 力学特性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4-45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31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义凯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228 2082 24.0 30.0
2 黄学成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6 39 3.0 6.0
3 谌祖江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9 5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2)
共引文献  (118)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7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旋转手法
动脉粥样硬化
拉伸实验
力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用生物力学
双月刊
1004-7220
31-1624/R
大16开
上海制造局路639号
4-6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