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内核,通过控制正硅酸乙酯的水解过程制备具有不同壳层形态的核/壳结构PS/SiO2复合磨料,应用于二氧化硅介质层的化学机械抛光,借助AFM测量抛光表面的形貌、轮廓曲线及粗糙度.SEM和TEM结果显示:碱性水解条件下,复合磨料的壳层由SiO2纳米颗粒组成(非连续壳层);酸性条件下,复合磨料的壳层则呈无定型网状(连续壳层).抛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磨料的PS弹性内核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并减少机械损伤,SiO2壳层则有利于提高材料去除率,复合磨料的核/壳协同效应对于提高抛光质量具有主要影响.相对于非连续壳层复合磨料,具有连续壳层的PS/SiO2复合磨料能够得到更低的抛光表面粗糙度值(RMS =0.136 nm),且在抛光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好的结构稳定性.然而,PS/SiO2复合磨料的壳层形态对抛光速率的影响则不明显.
推荐文章
FeNi/SiO2核 - 壳纳米球的制备及磁学性质
磁学性能
γ-FeNi/SiO2
核-壳纳米球
共沉淀法
SiO2/SiCN核壳陶瓷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聚硅氮烷
乳液法
先驱体转化法
核壳陶瓷微球
核-壳介孔SiO2的合成
介孔SiO2
官能团
共沉淀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壳层形态对核/壳结构PS/SiO2复合磨料抛光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摩擦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复合磨料 核壳结构 化学机械抛光 壳层形态
年,卷(期) 2014,(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8-585
页数 分类号 TB3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晓兵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3 82 6.0 8.0
2 陈杨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56 4.0 6.0
3 钱程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36 3.0 4.0
4 李志娜 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复合磨料
核壳结构
化学机械抛光
壳层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摩擦学学报
双月刊
1004-0595
62-1095/O4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18号
54-4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4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398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