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外来语"萌"进入中国后,成为网络流行语。青年人的日常生活出现了萌审美泛滥的现象,而主流的审美意识也开始萌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是推动萌传播的主要力量,萌的审美特征也与微媒介的传播特征相适应。萌是去政治化的,是一种浅度的审美,基本不具有复杂的内涵。因而萌并不属于以抵抗、叛逆为特点的青年文化,而是儿童文化的表征。可以说,青年人借助微媒介,创造了新的儿童文化,它带来了成年文化的消逝。而萌的审美诉求,正是青年们既拒绝成人,同时又回避反抗的症候式表达。
推荐文章
大众传媒文化对当代艺术审美经验的影响
传媒大众文化
艺术表现形式
审美日常化
艺术的世俗化
杜威审美经验特征论
杜威
审美经验
动态性
自律性
他律性
新媒体时代视觉文化的审美转型研究
新媒体
视觉文化
审美转型
研究
日本"萌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日本
萌经济
经验
启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萌:微时代的审美经验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微媒介 儿童文化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B83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蒋磊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14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媒介
儿童文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