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三维间隔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流体层流流动与传热的情况,与等直径矩形微通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间隔扇形凹穴型微通道由于间隔段的存在降低了通道的整体压降,摩擦系数比f/f0<1;间隔段的长度明显影响微通道的传热性能,长度越长,传热恶化效果越明显.引入强化传热因子(Nu/Nu0)/(f/f0)0”09,当Re> 200时通道1、2的(Nu/Nu0)/(f/f0)0.2909均大于1,说明其综合传热性能优于矩形微通道.
推荐文章
换热设备螺旋和直细通道内扇形凹穴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的影响
传热
换热设备
流体
细通道
凹穴
熵产率
数值模拟
V型微通道热沉的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研究
微电子机械系统
V型微通道
热沉
微通道冷却器内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微通道冷却
数值模拟
转捩
传热
热负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间隔扇形凹穴型微通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通道 间隔段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与能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633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124
字数 479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国栋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6 624 14.0 20.0
2 崔珍珍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20 2.0 4.0
3 翟玉玲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6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通道
间隔段
强化传热
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月刊
0254-0037
11-2286/T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
2-86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96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405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