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前的谣言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如个人情感和理性)和宏观层面(如社会抗议和政治参与),忽略了中观层面(如情感动员的演变过程)。在"李刚门"事件中,网民通过网络谣言与情感动员,完成了情景建构、身份建构、审判过程建构、审判结果建构,使这一事件最终走向集体泄愤和社会抗争。在此阶段,政府辟谣的作用微乎其微,它要么为网民既定的认知结构所同化或扭曲,要么进一步刺激了网民的情感诉求,反而延长了公共事件的兴奋周期。因此,对于这类网络公共事件,关注公众情感比关注事实更重要。
推荐文章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机制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
谣言传播
治理策略
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的传播特点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
微博
传播特点
引导策略
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研究的文献综述
公共卫生事件
网络谣言
消解
关于水利突发网络公共事件的演变及应对策略思考
水利
突发网络公共事件
应对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网络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与情感动员——“李刚门”事件的再分析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网络谣言 情感动员 身份建构 情境建构 舆论审判
年,卷(期) 2014,(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14
页数 13页 分类号 G20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小安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43 197 9.0 13.0
2 严诗瑶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网络谣言
情感动员
身份建构
情境建构
舆论审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