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腰骶段结核不同手术方式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k~S3腰骶椎结核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112例患者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C级31例,D级32例,E级49例.病灶涉及L5、S1节段66例,L4、k、S1多节段32例,L5~S1、S2节段14例.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单纯后路组(41例),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单纯前路组(38例),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前路联合组(33例),后路钉棒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常规支持和抗结核治疗,并定期随访,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变化、结核活动、植骨块融合、神经功能恢复和畸形矫正情况,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单纯后路、单纯前路、后前路联合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22) min,(140±18) min,(180±18) min,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术前生存质量总评分得分低(55.54±9.23),经过外科+药物治疗后,生存质量总评分85.42±9.98,躯体维度、心理维度及社会维度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脊髓损伤ASIA分级、腰骶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复发3例,内固定松动2例,断裂1例,经再次手术痊愈,植骨融合.结论 腰骶部结核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大,外科干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积极手术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分析患者MRI、CT特点,根据病灶位置选择病灶清理的手术入路,根据骨性结构破坏程度和解剖特点,合理选择有效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