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某厂生产微合金钢大方坯产生大量表面缺陷的状况,对铸坯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钢种的热塑性,同时利用金相显微镜、SEM、TEM对缺陷铸坯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粒子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铸坯在矫直区产生17~25 μm的铁素体膜,产生应力集中.裂纹处残余铜含量偏高,诱发裂纹生成延伸.拉速由0.58 m/min提升至0.63m/min时,铸坯在矫直区温度平均提高40℃左右.控制钢水w(N)在45×10-6左右,结晶器保护渣碱度在1.11,黏度为0.85 Pa·s,液渣层厚度在8 mm以上时,可以有效改善铸坯裂纹.
推荐文章
板坯微合金钢表面裂纹的产生原因及改进
板坯连铸
表面微裂纹
微合金化钢
废杂铜再生黄铜水平连铸坯的表面裂纹
水平连铸
废杂铜
裂纹
凝固过程
气膜对6063铝合金连铸坯中心裂纹及表面质量的影响
气膜连铸
热裂纹
液穴形状
表面质量
对含B微合金钢连铸坯角部横裂纹的分析
微合金钢
铸坯
角部横裂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合金钢连铸方坯表面裂纹成因分析及控制
来源期刊 炼钢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微合金钢 大方坯 表面缺陷 脆性区 析出粒子
年,卷(期) 2014,(4)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9
页数 分类号 TF77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彦辉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37 845 16.0 23.0
2 刘泳 8 13 2.0 2.0
3 刘瑞宁 10 14 2.0 2.0
4 马志飞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9 18 3.0 3.0
5 艾西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8 15 2.0 2.0
6 曾亚南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2 2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合金钢
大方坯
表面缺陷
脆性区
析出粒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炼钢
双月刊
1002-1043
42-1265/TF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冶金大道28号
38-37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34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