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沿用水泥池笼养成鲍模式进行鲍参混养生产试验。固定幼鲍放养密度,分设5个刺参 A postichopus j aponicus Selenk混养密度组。起始幼鲍放养密度为每层40粒,各组每层分别混养刺参0(对照)、1、3、5和7头。度夏后疏苗续养,幼鲍放养密度为25粒·层-1。各组刺参数量顺其自然存活数不变。经度夏历时510 d出池检数。经统计分析,鲍参混养度夏阶段,鲍和刺参的成活率、规格与混养刺参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双侧, P>0.05)。本次鲍参混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刺参密度每层2~3头为宜。
推荐文章
刺参与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
刺参
红鳍东方鲀
生长
生态混养
鲍藻混养配比密度的研究
石莼
真江蓠
杂交鲍
混养密度
海上网箱“鲍参混养”生态养殖模式探讨
鲍鱼
海参
海区
混养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刺参密度对鲍参混养效果的影响
来源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刺参 混养 密度
年,卷(期) 2014,(7) 所属期刊栏目 动物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3-636
页数 4页 分类号 S968
字数 291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云 5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刺参
混养
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建农业学报
月刊
1008-0384
35-1195/S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34-56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8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45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