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从与台湾作家三毛灵魂告白引出,对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与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之间对话的品读;指出,身份认同及对“流放”的认知是他们之间展开一生对话的机缘;在对待“此岸”与“彼岸”的问题上,桑塔格与布罗茨基歧别,桑塔格走上了诺斯替主义宗教怀疑的道路,布罗茨基则从多神怀旧走向传统宗教;进一步探索,如何看待桑塔格的艺术囿于“自性”及布罗茨基在诗歌创作中走向“面向死亡的存在”与上帝直接对话;从而提出,人性的孤独究竟何解及艺术的写作如何“负轭”的问题.
推荐文章
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理论意涵
珊.桑塔格
新感受力
意涵
略论布罗茨基的诗歌美学
约瑟夫·布罗茨基
诗歌美学
同义反复
由威廉·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美国作家的乡土情怀
威廉·福克纳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乡土情怀
现况与展望:苏珊·桑塔格美学思想研究
桑塔格
美学研究
反对阐释
形式
新感受力
艺术色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舟子安在?——从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与俄语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对话”之旅谈起
来源期刊 俄罗斯文艺 学科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学对话 政治对话 信仰对话
年,卷(期) 2014,(1) 所属期刊栏目 比较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艺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7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苏珊·桑塔格
约瑟夫·布罗茨基
文学对话
政治对话
信仰对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俄罗斯文艺
季刊
1005-7684
11-5702/I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2-541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87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649
论文1v1指导